从亲子关系看当前婚姻模式

  发布时间:2013-07-15 13:31:13


    在笔者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案子当中,离婚案件占到了民事案件总数的两成多,且80后离婚的又占大多数,成为离婚的主力军。年轻的夫妻该如何维系好和谐稳定的家庭呢?

    有意思的是,婚姻和亲子关系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生活中会出现以下场景。丈夫归来,妻子以笑容迎接,道声辛苦了;或视而不见,该干嘛干嘛;或怨声载道,你还知道回来啊。这是我们常见的三种婚姻模式。

在心理学上研究,依恋关系可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时期的经历,对成年后的品行将有深远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和别人建立的依恋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Mary D.Ainsworth在1960年代做了一个经典的亲子关系实验。他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让妈妈跟一岁左右的宝宝在一起,然后让妈妈离开。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会非常的焦虑,会大哭,然后看妈妈们回来的时候宝宝是什么反应。

    第一种反应叫做安全性依恋。妈妈不在,宝宝大哭。妈妈一回来,宝宝只要奔到妈妈怀里,就会突然觉得很放松,整个人觉得得到了安慰。如果这样的话就代表父母和孩子之间已经发展出了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这对应的就是丈夫归来,妻子笑容以对。

    而也有一些孩子和父母就不是这样子的。就是妈妈离开宝宝了,宝宝只有稍许的不安,甚至有时候觉得无所谓,等到妈妈返回的时候,被爸爸妈妈抱在手上也没有特别高兴。之所以会发展出来这样回避型依恋关系是因为爸爸妈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往往不小心忽视了宝宝的情绪需求,宝宝心里就会这样想,我以前怎么哭怎么喊你都不理我,所以我觉得也没办法指望你啦,所以你在不在我身边呢,其实对我没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第二种叫做回避型依恋。这对应的便是疏远的夫妻关系。

    第三种依恋关系则是反抗型依恋关系。就是当爸妈离开的时候宝宝大哭,但当妈妈回来的时候,宝宝一方面觉得我很高兴你回来了,但是一方面觉得有点生气,你为什么刚刚置我于不顾呢,所以是又爱又恨得状况。这对应的是期待丈夫归来,又忍不住抱怨的关系。

    专家做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当年幼的时候宝宝能够发展出安全性的依恋关系,孩子明白他可以信任父母,父母会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出现,并对他做出积极回应时,他就开始学会信任他人,知道当自己有困难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宝宝,也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如何分析自己所遭遇的事情,生活中的坎坷并不一定都是灾难,而这些正是今后面对困难时的强大资本。将来他会比较有安全感,到青少年的时候比较有自信,跟别人互动的时候比较能和别人发展良好关系,以后长大结婚,也比较容易收获幸福。很多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往,总会有点小心翼翼,我不知道能不能相信你,每天都在看你的手机短信,想想看你会不会离开我。我是不是真的能够信任你。

    因此,首先,对爱人的情绪需求要非常关注。只要双方有情绪需求或者意见不一致就应该及时沟通,了解对方到底想要说什么,哪个地方让对方不高兴了。让对方知道,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是会如期的出现在他身边。第二,如果爱人关系已经出现了问题,尽快采取补救的行为。如果爱人之间能够发展出非常安全的依恋型关系的话,将来对他的婚姻生活、人际关系都有非常正面的影响,能产生友好值得信赖的人际关系。

    丈夫回到家中,妻子抱以甜美的微笑迎接,调整好心态,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婚姻关系中的不满将会大大降低,笔者就不用为是否判当事人离婚而烦恼。

    愿天下有情人相亲相爱到永远!

第1页  共1页

 
 

 

关闭窗口